墨玉芳华之墨绘锦绣

2025-04-06 来源:鸡西矿业公司公众号作者:文字:孟泠男 0

走进王微的办公室,仿佛进入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小天地,映入眼帘的不是艳丽的鲜花绿植,也不是可爱的卡通摆件,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文件材料、设备图纸还有两块亮闪闪且坚硬的煤块。当笔者好奇地询问桌子上的两块煤的由来时,王微是这样说的:“这不是单纯的煤,是我们攻坚克难的‘战利品’,放在这儿也是为了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成败。”

第一块煤,严格地说,是一块夹矸石。王微说她就是想通过降低矸石灰分的方式,提高煤的纯度。经过王微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这块矸石已被吃干榨净,这块矸石所呈现的状态,代表着课题的成功,并为企业带来了效益,然而攻克它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原来,2023年3月,城山煤矿开采37号层煤底部,由于煤的自然条件,原煤在洗选过程中,极易造成重介矸石灰分偏低,热值偏高,带煤比较严重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难题,王微下足了功夫,吃足了苦头……

无奈,研究工作正处在褃节儿的时候,2023年6月,王微却不慎摔伤,导致腰部骨折。医生在诊断后严肃地告诉她,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三个月,期间不能进行任何剧烈活动,否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但她知道,工作室研究的项目正处于关键时期,不能因为自己的受伤而拖延进度,于是,仅仅休养了两周,她便毅然决定重返工作岗位。

那段时间,每天早晨6点,王微便会拄着双拐出现在办公室里。她带着腰伤带领创新工作室的员工们反复进行调研实验。由于行动不便,一个厚厚的垫子就成了她的支撑。那段时间,无论是与员工探讨,还是查找资料,甚至在车间的机架旁,她都是跪靠在垫子上完成的,用尽全身力气去检查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零件都符合标准。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告诉每一个零件:“你们必须完美”。因为她深知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全盘皆输。工人们看到她手上磨出的厚茧和被磨出毛边的垫子,心中产生无比敬佩和感动。

在经历了数次反复过滤后,王微终于攻克了“夹矸煤工艺回收改造”技术,这项突破性的成功,不仅让选煤厂避免了浪费,更挖掘了新的效益增长点。从此,第一块煤像一盏明灯,出现在了她的桌子上,时刻警醒她,细节决定成败。技术员薛春雨回忆道:“那段时间,王微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她总是面带微笑,仿佛完全忘记了身体的疼痛。她的专注和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按时完成了项目。她的坚韧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第二块煤是一块看似平凡无奇的中煤,却在当时给选煤厂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在一次洗选作业中,员工们意外地发现煤泥的灰分偏低。如果不能及时找出原因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对生产造成严重的制约。王微毫不犹豫地带领团队开始查找故障点。他们逐一进行了各种检查,排除了多种可能的原因,但依然未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既然生产环节都没有问题,那么一定是设备内部出了故障。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一块形状圆润、正好卡在缝隙里的中煤。这块中煤导致了本应属于中煤的部分被错误地分到了煤泥中。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设备很快便恢复了正常运转。这次事件之后,王微的桌子上多了第二块煤,时刻提醒着自己:有时候,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如今,王微的技术创新团队已有10名生产骨干,7年时间完成20多项创新改造,累计创效3000多万元,先后晋升为市级、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6名成员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同时,也正因她的努力,王微曾多次获得省总工会优秀创新项目奖、科技创新成果、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等奖项。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正赶上几个工人来到办公室请教设备故障处理工作,电脑屏幕上还显示着技术方案修改痕迹。当被问及为何要这么“拼”时,她指着墙上荣誉证书,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这些证书,是我过去努力的见证。但对我来说,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责任和鞭策。” 未来,王微将带领着一支与她怀揣相同愿景的团队,在广阔的科技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行。他们以奋进之笔,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上,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墨玉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