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大家觉得很难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解决,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咱们工人不仅要有力量,更要有创新意识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多作贡献。”铁路运输部生产技术科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孝顺自豪而坚定地说。
对企业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这个工作室围绕矿铁运输生产实际需要,不断加大技术引进更新、技术攻关力度,并应用于生产实际,推进技术进步,保障安全生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他们围绕解决制约矿铁运输安全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大力开展技术革新、隐患治理、技术攻关,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淘汰更新落后技术设备、不合理工艺和陈旧操作方法进行技术革新、工艺改造。同时,他们还围绕修旧利废、自制加工、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事实证明,劳模先进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个工作室现有6名成员,平均年龄45岁,负责铁路运输部14台内燃机车、10台电力机车、160辆自备车辆,192公里铁道线路,21个车站的车务、机务、工务、信号、通信、车辆六大专业的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业务指导,铁路站场、信号、通信技术改造、工程设计等工作。近年来,面对各专业之间相互联系又不能替代,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这个工作室敢于较真、自强不息,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引领带动作用为载体,针对矿铁运输装备落后、运输生产任务繁重的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持续深入开展了设备升级改造、引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修旧制新、优化铁路信号系统、改进作业施工方法等科技创新活动,为矿铁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过去一年,这个工作室共立项六项,完成五项,其中,他们自行研究的“铁路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改六线制道岔控制电路”项目,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方向截止的特性,应用到铁路道岔控制电路中,解决了E、J两台转辙机来回转动,互相传递动作电流的难题。该项目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十余万元材料费,并获得2024年省“五小”创新竞赛一等奖。他们始终着眼于安全生产和创新创效,为了有效提高线路框架的刚性,他们实施“嵌入式整体道口改造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仅2024年就实际安装铺设11处,该项目利用桥枕作为道口基础,利用废旧钢轨制成道口铺面,保持了线路的稳定性。这不仅使道口铺面延长了使用年限,而且每处道口可节省材料费5万余元。同时,他们的项目“利用调车员手持机实现机车紧急制动的研究与应用”,让调车员利用平调手持台的按键,可以直接操控机车、车辆制动,有效保证制动距离,提高顶车作业的行车安全。
这个工作室多年来团队合作,攻坚克难,多个工程项目荣获龙煤集团、鸡矿公司、鸡西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2014年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2015年荣获黑龙江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2020年12月,这个工作室被“龙煤集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吸纳为成员单位。一项项创新成果、一个个满意成绩的背后是创新工作室成员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的结果。“2024年工作室依托‘龙煤集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优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了工作室技术创新作用。”铁路运输部领导说。
这个创新工作室将持续秉持务实、深思、创新的工作理念,践行实践出真知、创新促产能的工作精神,弘扬劳模风尚,团结员工协同合作,引领员工继续创新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