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笔者走进公司各矿井,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听到的是矿工们自豪地交谈和对安全生产的坚定承诺,感受到的是党员干部扎根一线、务实担当的实干作风。公司广大员工正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抓安全,以精益求精的钻劲促创新,以抓铁有痕的实劲保落实,在百里矿区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而这一切,与公司“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的部署,息息相关。
近年来,公司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要,结合自身工作,以“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优良作风”为目标,聚焦“勤学习强能力、重调研善谋划、优作风重实干、抓落实提质效”四项内容,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实战实践锻炼等19项活动,明确11个方面、40项具体举措,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责任,推动实现理念“先人一步”、目标“高人一等”、状态“胜人一筹”、行动“快人一拍”的实绩实效,为公司战胜风险挑战,行稳致远夯实了基础。
勤学习强能力练就过硬本领
4月15日,东山煤矿调度室气氛热烈,一场以“学习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深化经营分析落地见效”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正在召开。矿党委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围绕《深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2025年实施方案》及相关经营分析报告进行现场讨论。“学习不深,决策就可能跑偏;落实不细,就会影响到生产效益。我们要把‘勤学习强能力’贯穿到谋发展、抓落实的全过程,以自身作为助力矿山行稳致远。”矿党委书记刘臣的开场白掷地有声。
在千尺井下,一场特殊的“现场教学”正在展开,东山煤矿生产技术科全员带着《复杂地质条件下开采方案优化》课题下井,实地测量断层走向……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实际能力,这个矿党委以能力作风建设为指引,构建起“理论筑基+实践淬炼”双轮驱动的立体化提升体系,在矿区掀起了一场全员参与的“头脑风暴”。这个矿党委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领导干部上讲台、员工夜校和干部会议,组织全矿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干部能力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和上级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针对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不同需求定制专业课程。领导班子围绕矿山发展、瓶颈问题,展开学习研讨定方向;中层干部以精益管理、成本管控为重点落实举措;一线班组创新“班前会”,以多种形式将安全规程、前沿生产技术等技术理论融入工作当中。目前这个矿累计开展靶向培训十余场,覆盖员工千余人次。
随着“每日学习强本领、每月研读促提升”的工作机制,有效激活了干部职工的成长动能,员工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相继攻克了采掘接续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实现原煤产量稳步攀升的同时,成功推动吨煤综合成本同比下降,开创了生产效能与经营效益同步提升的良性发展格局。
重调研善谋划破解生产难题
在平岗煤矿矸石回填作业现场,一幅现代化矿山作业图景正生动呈现:自卸式梭车装岩机轰鸣运转,满载矸石在巷道中高效穿梭;智能抛矸机精准定位作业,机械臂灵活摆动,矸石均匀回填至采空区域;经过科学处理的矸石与巷道结构完美契合,既有效解决了采空区顶板支护难题,又大幅降低了矸石外排成本……这一安全高效、智能集约的作业场景,正是矿领导班子深入调研、科学决策取得的丰硕成果,生动展现了“从规划蓝图到建设实景”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平岗煤矿党委以破解生产瓶颈为导向,深入开展系统性调研,科学谋划转型升级。针对传统矸石处理存在矿车周转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环保风险等问题,通过开展调研,创新提出“双仓单带巷道充填”系统方案。通过统筹生产、技术、机电等部门,构建以SDJ-150可移动皮带为核心的分运系统,实现原煤仓与矸石仓“双核驱动”的协同运行模式。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深入到现场都是办法。”平岗煤矿党委书记吴金刚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开展调查研究是发现生产问题、解决生产难题的有效手段。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摸清症结、找准对策。我们坚持党员干部带头走出办公室,到井下、到班组、到现场,和工人们一起干、一起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创新落实在岗位。以矸石不升井技术为例,该创新不仅年节约矸石治理费用300余万元,更同步达成环境风险防控、矿井产能提升、煤质改善等多重效益,成功构建起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传统煤矿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平岗经验’。”
优作风重实干实现颗粒归仓
煤矿的储量是有限的,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如何实现应采尽采、吃干榨尽,是煤矿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城山煤矿以“惜煤如金”的紧迫感和“颗粒归仓”的行动力,在复杂地质条件与有限资源储量的双重挑战下,用实干作风书写着一个个传奇篇章。
面对断层交织、构造复杂的地质困局,这个矿摒弃“见难就退”的惰性思维,以“多采一米是一米,多收一吨是一吨”的信念破解难题。以最优采高实现多割煤少割岩是这个矿的采煤传统,要实现先人一步的发展理念就需要快人一步的实践突破。采煤副总工程师刘永胜近期频繁往返井下,为解决“多收煤”这一核心课题奔波忙碌。他感慨地道出了许多管理人员的心声:“矿井服务年限就攥在我们手里”。这种将资源回收与企业命运、员工福祉紧密相连的责任意识,驱动着他们不断攻坚克难。
在145综采队施工期间,这个矿优化生产工序,创新地将下巷三台皮带拆解至最短距离,随后通过加长转载机取代三台皮带,实现转载机与两台皮带的直接搭接,最终对转载机进行极限缩短。这一系列在安全前提下的系统改造,使工作面可采长度显著增加。看似细微的调整,却带来了数十米的可采长度,成功回收煤炭资源近万吨。
从循规蹈矩到精打细算,从技术微调到系统优化,背后折射的是“设计-实施-复盘”的闭环管理机制。每月召开的资源回收分析会既算经济账又算作风账,哪些环节还有潜力可挖?哪些技术细节尚未吃透?这种刀刃向内的持续追问,让“精采细收”从管理理念转化为全员行动自觉。正是这种对每吨资源的极致追求,铸就了城山人“颗粒归仓”的职业信仰,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抓落实提质效延伸服务领域
“需进一步丰富支护材料代储配件种类。”“你们提供详细清单,由我们向相关部门反映,联系及时送货。”对接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着近期材料供应上存在的问题。
努力延伸服务领域,深入基层、井下,超前服务,及时配送,保证安全生产和检修物资供应是近期物资供应人共同推进的一件事。据了解,公司首季经营分析会议召开后,为更好地服务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公司物资供应部成立专业对口服务工作小组,精准制定服务内容和承包方案,规定相关科室服务次数,深入一线对生产单位资金问题、急需用料、材料质量等相关问题进行详细了解,并及时整理基层矿井反馈意见,利用次日早会进行通报解决,从而避免因物资供应不及时造成停产、缓产现象的发生。
“物资供应不及时不仅影响生产进度,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我们围绕公司首季经营工作会议提出的从严管理,全面做到‘十个必须’的具体要求,通过加强保供服务,找到物资供应上的痛点病灶,精准祛‘疾’,以‘求解性思维’推动解决一线发展所需的问题。我们坚持与基层班队面对面交流,注重听取一线生产单位的意见建议,掌握最‘接地气’的物资信息,全方位帮助基层班队分析、查找、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记录在案,限时完成,以此保证安全生产物资精准、合理、及时供应。”物资供应部井下管理科科长夏鸿昇说。
截至3月末,公司物资供应部有接近500人次深入井下生产一线,解决生产问题200余条。入库验收物资3000余笔。解决荣华一矿、东山煤矿等6个生产矿井,10个采煤生产面的物料供应问题。通过打造物资供应精准服务,实现了物资的精准配送,堵塞了“跑冒滴漏”,在实现各矿顺畅生产的同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
能力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随着能力作风建设的持续深化,一幅“干部敢为、基层敢闯、职工敢干”的生动图景正在百里矿区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