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劲 省事 省钱 新工艺给巷道“强筋健骨”

2025-04-04 0

在百米井下,巷道是煤矿提升、运输、通风的重要通道,而巷道支护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就像矿井的筋骨一样,为煤矿生产架筑起坚如磐石的“生命屏障”。在巷道支护工作上,公司始终秉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改进,大胆引入新工艺,积极探寻新技术,其中,2024年11月22日,公司在平岗矿东二部运输巷正式应用注浆锚杆、锚索工艺,截至目前它收效显著。

“过去采用架设铁棚支护工艺,单榀钢架重达数百公斤,井下空间狭窄,无法使用大型机械,只能靠我们多人肩扛手抬,来回搬运,体力消耗特别大。”在平岗矿施工的龙煤矿建公司11队员工马文君回忆道。曾经,工人协作主要依赖体力搬运和托举钢架;如今,新技术模式下,技术员依据锚索张拉机数据、围岩观测距离、顶板离层记录等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施工参数,实现了技术协作的转变。

此项新工艺的成功应用,不仅是支护技术的重大飞跃,更是对工作流程、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重塑,与传统铁棚支护形成鲜明对比。

设计从粗放固定到精细适配。传统铁棚支护多采用固定断面设计与标准化钢架选型,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响应迟缓,设计调整余地极小。而注浆锚杆和锚索工艺,借助地质雷达、钻孔取芯等先进探测技术获取的数据,实现了精细化参数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锚杆长度、密度,并确保预应力值不小于200kn,使支护设计更贴合地质条件的实际需求。

施工从繁琐人工到高效机械。传统铁棚支护工序繁琐,从开挖到混凝土喷射,涵盖临时支撑、测量放线、钢架搬运与拼装焊接等诸多依赖大量人工的环节。与之相比,注浆锚杆锚索新工艺的流程简化为钻孔、清孔、锚杆安装、注浆、张拉(锚索)、挂网喷浆,机械化比例提升60%以上,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维护从被动检修到主动预防。传统铁棚支护依靠人工巡检来发现钢架变形,一旦察觉问题,需停产并进入危险区域进行加固;而新的注浆锚杆锚索工艺,通过实时监测提前察觉隐患,局部补强只需追加锚杆或复注浆即可完成,无需大规模拆除更换结构,真正实现了主动预防。此外,技能需求也发生了转变,重体力岗位减少,作业人员需要掌握钻机操作、注浆参数调控等技能,推动员工队伍向“技术蓝领”转变。

不仅如此,新工艺还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传统铁棚支护单循环支护需8人耗时6小时,而注浆锚杆工艺单循环支护仅需4人耗时3小时,且80%的工作量由设备自动化完成,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为矿井接续争取到宝贵时间。

“这一工艺不仅增强了支护强度,提升了安全系数,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大了有效通风面积,让矿井的‘动脉’更加畅通。我们有信心,通过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这一工艺,平岗煤矿未来在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方面,能够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平岗煤矿开拓副总工程师丁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