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传承历史,引领未来。2024年12月16日公司党委践行“五知”文化东山煤矿现场会的召开,标志着“五知”文化体系已形成。“五知”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发展的硬道理,也是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在有形与无形之间赋予广大员工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从智能化矿井建设到科技创新驱动,从绿色转型发展到安全生产管理……“五知”文化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更重塑了员工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连日来,记者深入挖掘“五知”文化在鸡矿落地生根的具体实践,围绕“以文化人”“以文兴安”“以文强企”采写了《“五知”文化润鸡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企业文化,是企业大厦的基石,是精神穹顶的梁柱。于企业而言,以文化人并非空洞口号,而是如春风化雨,在日常点滴间,悄然润泽每一位员工的心田,塑造灵魂,雕琢品质,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024年12月16日公司党委践行“五知”文化东山煤矿现场会的召开,标志着公司“五知”文化体系的正式形成,在“五知”文化的浸润下,公司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从千尺井下到智能中枢,从矸石山到光伏矩阵……文化的力量正在加速塑造着这座百年矿区的肌理与灵魂。
文化熏陶,增强价值认同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杏花煤矿定向委培生鲁述宇的工位名牌上写着这句话。今年以来,鲁述宇好像变了个人一样,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一项任务中,无论是常规的机器维护,还是突发的抢修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断地自我提升使他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液压支架维修的复杂技术,现今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液压支架维修专家。他的飞速成长,离不开“五知”文化的熏陶。知责有为的责任文化为他点燃了探索新技术的热情,知己补短的励志文化给予他前行的力量,让他“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助力他一步步蜕变。未来,他将继续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文化土壤中深耕,与企业一同奔赴更辉煌的远方。
“明责、知责、履责、问责”是隆昇发电公司“90”后安检员江义的座右铭。作为发电运行技术负责人,他的桌边常放《岗位责任清单》,这是他工作指南和责任感的象征。一天午后,一台发电机组出现异常声响,江义在巡检中敏锐察觉,立即停下聆听,判断是内部零件松动或磨损所致。他迅速按流程上报,组织团队检查。在狭窄闷热的设备舱内,江义带领大家排查两小时,终于发现松动的连接螺栓。他紧固螺栓并检查周边部件,确保安全后才离开。江义以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践行“责任从心到行的全闭环”理念。在“五知”文化的熏陶下,江义所在的安检团队立下了庄严的承诺:“让问题到我为止!”
“五知”文化浸润了干部职工心田,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东山煤矿161综采队把践行“五知”文化体现在个人的一言一行中,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天的班前会上,为员工讲安全、说安全。吕鑫是161综采队主任工程师,他几乎每天都深入井下,查看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情况。161综采队队长张立友坚守在一线,发挥带头作用,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现场,以自身言行带动出勤员工安全高效工作。在“五知”文化的引领下,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形成了“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和落实到行动上”的工作作风,这正是“五知”文化落地生根的生动诠释。
文化引领,凝聚团队力量
在公司各创新工作室这片沃土上,技能人才得以尽情挥洒才华,携手攻坚克难。永益公司创新工作室所有成员深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卓越的团队!”这个创新工作室成为技能人才展现创新的舞台,发挥着“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逐渐形成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的良好风尚。
为了显著降低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的生产制造成本,工作室成员于慧、张佩良带领大家巧妙地制造了绕丝机;而邓明义则带领热加工车间的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模具。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于泽潭、于慧又指导铆焊及机加车间的技术团队,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正是这种“以老带新”“以点带面”的团队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中营造出创新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着更多员工踊跃参与创新工作中,从而提升了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五知”文化引领下,团队协同的化学反应在龙祥公司也迸发出更耀眼的火花。近日,龙祥公司研发团队再次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矿用带式输送机双模组变频冗余控制系统成功通过工业验证并投入规模化应用。这项创新技术标志着公司矿山运输装备在智能化、能效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团队意识在工作中,不仅仅和伙伴精诚合作,更体现在“高站一级看问题”的大局意识,和“下沉一级干工作”的主动担当。东海煤矿为提高掘进单进水平、工程质量以及工时利用率,302掘进队率先在全公司推广掘进中深孔爆破工艺,使循环进度由原来的1.5米提升至1.9米至2.0米,通过应用新工艺,实现了掘进进尺和工程质量的同步提升,为工程进度提供了坚实保障。为助力开拓掘进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公司先后在东海煤矿、新发煤矿等矿井召开现场会,积极推广中深孔爆破工艺。各矿积极响应,迅速掀起学习和应用的热潮,这一工艺为掘进工作带来了显著效益。
文化传承,赓续优良品质
在“五知”文化的引领下,公司各单位爱岗敬业,以身为范的身影比比皆是。在城山煤矿选煤厂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的王微把“在岗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凝练成行动,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她将心思全用到工作上,一个又一个制约生产难题的攻克,一台又一台机械设备的探索,一次又一次专业技术的精进,都有她瘦小的身影。她的“徒弟”们也在“五知”文化的引领下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2024年,王微和“徒弟”蒋天鹏荣获鸡西市“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好师傅、好徒弟称号。
“五知”文化承载先辈智慧,经传承的火种点燃,持续赓续精益求精的匠心。在东山煤矿,采煤机司机蔡彬指导祝传波维修采煤机时,总要把“做事先做人”的教导融入技术讲解。那本被翻得卷边的笔记本里,既有行星齿轮间隙调整的“0.05毫米哲学”,又有“设备如人,要常怀敬畏”的“醒世恒言”。倾能、倾力、倾心、倾情地教育引导徒弟做人做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五知”文化,实现了绝技绝活的代际传递。祝传波回忆说:“师傅有很多经验是书本中学不到的‘真经’,我把这些宝贵的‘偏方’都一一记在心里,争取早日从‘外行机修工’成长为像师傅一样的‘机修大拿’。”
夜幕降临,百里矿区文化广场以“五知”文化为主题的牌板灯光渐次亮起。电子屏上,安全生产与“家企共筑安全墙”的全家福交替轮播。这些看得见的文化载体,正与看不见的精神矿脉共同生长,让“珍惜岗位、敬畏责任、传承匠心”的信念,在新时代的煤海中奔涌不息。
“以前下井总觉着是‘卖力气’,现在每个操作都带着使命感。”这是荣华一矿一名采煤工对优秀企业文化最生动的诠释。公司党委也在不断印证着,当文化浸润肌理、价值凝聚共识、精神薪火相传,传统能源企业便能破茧成蝶。有着百余年开采史、七十余年建企史的企业正以文化为舟,所到之处、所见之人,载着“珍惜岗位”的初心、“让问题到我为止”的担当,在新时代的煤海中劈波斩浪,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