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已见“雏形”

2024-12-30 0

“只需轻轻点击鼠标,便可通过电脑屏幕轻松掌握地质信息,井下的地质构造、水文情况、煤层煤质等数据信息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使井下全貌宛如透明,让人一目了然……”日前,笔者在公司地质测量部询问地测智能化有关工作时,副主任工程师杨立辉向笔者描述了这样一个构想。

图片

有目标,必有行动。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优化生产工艺,推进设备迭代升级,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采掘机运通各专业迈向智能化发展,并取得斐然成效的同时,公司也瞄向了地测专业,借助地测数据和技术优势,以构建全方位感知,建设多专业联动,更为安全、智能、透明的现代化矿井为目标,推进地测专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公司推行的智能化三维地质系统已经初见成效。“智能化三维地质系统是指通过常规地质探查手段查明地质信息,构建静态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块,精准识别各类隐蔽致灾因素,指导灾害区域治理和安全生产。”杨立辉介绍道。这一系统能够直观准确地展示井下的真实情况,实现井下作业环境及地质形态的可视化管理。它就像矿井的“千里眼”,能穿透地层,精确地展示出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巷道形态、瓦斯分布等关键要素,从而指导安全生产。

地测专业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侦察兵”,它需要全面了解井下实际情况,进而研判安全风险的关键。一直以来,地质测量数据录入过程易受人为误差影响,实效性受限,直观性较差,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实现从“地质辅助生产”到“地质指导生产”的转变。今年,公司再次加大投入力度,选择了杏花矿作为试点单位,进行地质构造、瓦斯富集区、煤层分布等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工作,以更为直观、高效、灵活的数据管理、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让专业工作变得更为高效。

为了确保智能化三维地质系统工作的稳步推进,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地测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小组每周召开工作例会,重点讨论建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办法。整个工作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是井下数据的动态采集。面对数据量庞大,如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并精准录入,以及实时更新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公司地质测量部做了大量的前期测量、调整、分析,再测量、再调整、再分析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每天入井12个小时,全力以赴投入到高精度定位系统的研究中,并通过井下密集试验和核心技术攻关,确保定位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目前,杏花矿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硬件方面已经构建完毕,数据库的注入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三维地质系统运行后可具备地质数据建模能力,地质数据能够用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数据接口等满足为多系统提供数据共享的要求。基于地质模型与工程数据模型对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地质条件、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展示功能,满足智能化釆煤、智能化掘进等系统的生产需要。同时,它可以通过配合地质探测设备具备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可实现井下地质情况的及时更新。下一步,公司还将在2025年把这项先进技术推广到东山矿、新发矿、荣华一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