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 址:鸡西市红旗路10号
电 话:
传 真:
邮 箱:

矿区历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区文化 > 矿区历史
矿区早期的工人运动
作者: 发布于:2015/12/23 9:29:38 点击量:

     鸡西煤田出现的第一个正规的煤矿是1916年至1944年间由私商投资勘办的密西煤矿。自从有了正规的煤矿,有了矿工参与煤矿生产,矿区早期的工人运动便拉开序幕。

民国三年(1914年),奉天商人袁大璋多次到黄泥河子实地查看煤田地质情况并报请吉林省请求开矿。经吉林省政府农矿厅批准和农商部核准,袁大璋在哈尔滨成立密西煤矿公司,自任董事长。1916年,袁大璋募集13家股东,筹集10万吉林大洋,在密山县平阳镇黄泥河子北山开设煤矿。

从袁大璋在黄泥河子建起密西煤矿始,鸡西出现了最早的50余人的矿工队伍。此时生产工艺十分简陋,工人入井后,尖镐刨煤条筐背煤爬行升井,日产煤炭两吨,苦不堪言。开采过程中,袁大璋深感资金不足,加之年迈多病,在与俄商日商洽谈合作无果后,于1923年宣布破产。袁大璋病逝之前,将煤矿传其长子袁世法。然袁大璋之妾袁梁氏早有独自继承矿业之心,便联合13家股东将袁世法告至吉林省法院。结果以将袁大璋开矿执照上缴官府,拖欠矿税由袁大璋好友徐鹏志偿还当局而告终。徐鹏志接办密西煤矿后更矿名为裕边煤矿。此时裕边煤矿矿工已达150人,生产规模也由过去的老一井增加到新二井。为保护矿山与煤场,徐鹏志雇佣30多名白俄人员为护矿队员,并在盘道岭东、西、北三面修筑三座炮楼看矿护院,管理矿工。193411月,住在大连的日本商人宗像金吾听说密山煤田储量大,便投资300万元强行入股,任副董事,却掌握实权。同年12月,徐鹏志被迫退出股金,由宗像金吾独自经营,更矿名为密西炭矿,并雇佣大小把头管理矿工,矿工稍有不满,就会被除掉性命。

这一时期,鸡西矿区的产业工人开始壮大起来,除大批矿工外,1925年穆棱铁路通车,产生了最早的铁路工人;1927年,穆棱煤矿成立煤矿机械修配厂,产生了最早的机械工人;还是1927年,穆棱煤矿建发电所,产生了早期的电业工人。然而日俄资本家对矿工的欺榨也更为残酷,期间组建了报国队、挺进队、训练所、康生院等机构,有数不清的矿工被残忍地折磨致死。

尽管日俄官商和伪警特组织对矿区实现严格管制,但矿区的抗日活动仍旧顽强坚定、此起彼伏。1935年农历四月十八是穆棱煤矿老君庙会。庙会这天,大庙的墙上、柱子上以及工棚门口不知何时张贴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良心的爱国同胞团结起来驱逐日寇还我中华等醒目标语,引来无数群众围观,使庙会成为矿工反日抗日的集会。白俄资本家勾结日本人武装穆棱煤矿铁工厂,为日伪军队维修枪械和火炮。愤怒的矿工们配合下城子兴源镇的抗日救国军第二补充团解除了矿区内日俄反动武装,并将缴获的兵器及设备全部转移到抗日联军东宁县地下兵工厂。

矿工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争取自由的斗争。斗争的类型也由矿工个人的单一行动转为有组织有目的的斗争。各矿经常发生矿工逃跑、暴动事件,砸灯房子、炸火药库、炸火车,日本人在井下失踪,汉奸把头在井下被打死等事件经常发生,矿工们故意制造跑车事故撞毁棚子、阻碍生产,用少出煤多报车的办法糊弄鬼子。

上世纪30年代末,在中共穆棱县第四区(梨树镇)区委领导下,穆棱煤矿工人向沙俄老板、把头开展斗争,要求废除12小时劳动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迫使老板、把头暂缓对矿工的严厉控制,取得斗争的初步胜利。

1944年秋,住在密山炭矿暖泉(滴道)采炭所电网里的安达报国队第三期劳工,为抗议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迫害和强制延期服役,联合中暖训练所工人,连续两天在工棚里拒不上工。矿工们提出必须配给粮食,让矿工吃饱;不论坑上坑下,必须发给劳保用品;老工服必须发到劳工手中;劳工有病必须治疗;不许强迫有病劳工劳动;劳工有请假、休息的自由权利;不许给劳工乱加罪名;劳工有权处理自己的物品;不许打骂、虐待劳工;不准限制外出上街的自由;劳工期满必须放行等十条要求。在劳工们的英勇斗争下,日本侵略者答应了十条复工条件,与此同时,恒山、城子河、麻山炭矿的矿工和铁路工人也采取各种方式,巧妙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斗争,都取得了胜利。

    19473月,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东北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陈郁率工作组到鸡西矿区进行民主改革,发动工人控诉沦陷时期受汉奸把头压榨的血泪史,揭露声讨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把头欺压、剥削、迫害、残杀煤矿工人的罪行,矿区工人运动逐渐进入高潮。通过揭露、控诉,广大矿工倒出了苦水,挖出了苦根,提高了阶级觉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恢复矿山生产的斗争中,直到党组织全面接管矿区,广大矿工才翻身解放。



关于我们  | 网站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 龙煤集团鸡西矿业集团版权所有 地址:黑龙江省鸡西市红旗路10号 黑ICP备 10007741号